智能船舶不仅仅是无人航行的代名词,它涉及到整个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在7月6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的发言。他强调,船舶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无人驾驶,智能无人管理系统而是注重船舶的节能能力和安全性,尤其是从船东的角度来看,对船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关注度更高.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专务王玮也在WAIC现场表示,船舶智能化的关键在于提高船舶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他指出,无人驾驶只是船舶智能化发展的一部分,船舶智能化的核心在于船舶的感知、通信、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智能船舶不仅具备对复杂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自主感知、智能决策和多等级自动控制能力,而且比传统船舶更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
在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发布的《智能船舶发展白皮书——远洋船舶篇》中,智能船舶的定义是指综合运用感知、通信、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新一代船舶. 白皮书将船舶智能化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辅助决策、部分自主、有条件自主、高度自主和完全自主. 这些等级描述了船舶在决策和控制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人和系统在船舶控制、监视和失效应对方面的协同关系和监管地点.
智能船舶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业的趋势性发展方向. 随着感知、决策、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探索,智能船舶正逐步实现从局部到全船、从外延到内涵的应用拓展,技术方向由信息化、辅助决策向数字化、自主操作不断迭代发展。智能无人管理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指出,智能技术在中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船舶产品的智能化以及船舶建造和全过程的智能化. 尽管中国的造船规模和产能是全球最大的,但船舶工业仍面临挑战,许多船舶配套产品仍需依赖国外供应。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此外,智能航行并不意味着无人船. 智能船舶的核心是智能航行,但船舶产品的智能角度还涉及到船舶的安全性、能耗以及环保等方面. 吴有生指出,尽管中国是造船大国,智能无人管理系统但仍不是造船强国. 要实现我国船舶行业配套领域的数字化,首先需要将船舶动力和配套设备、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控制、智能故障监测以及能效管理作为关注的重点。
智能船舶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推广,智能船舶将为航运业带来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未来. 中国智能船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智能船舶一定能够在全球航运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